齊白石Qi Bai-Shi
1864-1957
幼雛嘻戲圖
NT$ 600,000-1,200,000
RMB¥ 120,000-240,000
HK$ 150,000-300,000
-
媒材/尺寸
鏡框 水墨 紙本, 67x34cm
-
款識
霖皋先生清正,八十七歲白石老人作。
-
鈐印
白石(朱)、雕蟲小技家聲(朱)。
-
來源
同一上款:霖皋先生, Lot.3070-3071。
-
賞析
《幼雛嘻戲圖》白石老人用看似隨意實則精准的筆墨,構建了一個充滿動態平衡的世界。8隻小雞形態各異:或低頭覓食,或昂首張望,或相互追逐,或獨自徘徊。墨色濃淡相宜,線條粗細有致,畫家通過水與墨的交融滲透,在宣紙上創造出羽毛的蓬鬆質感與小雞的稚拙體態。作品所鈐「雕蟲小技家聲」的押角印,更是齊白石藝術哲學的自我詮釋。
這方印文表面自謙,實則自豪,暗示著對「小」中見「大」的美學追求。「雕蟲小技」出自《北史‧李諤傳》,原指微不足道的技藝,齊白石卻故意反用其意,表明自己甘於並善於在「小技」中窮盡藝術的可能性。在中國藝術傳統中,真正的大家往往能在最平凡的題材中發現最深邃的宇宙真理――一枝梅花可喻天地心,一尾小魚能顯江湖意。
齊白石筆下的小雞同樣如此,它們既是具體禽鳥的寫照,又是生命本真的象徵,更是藝術家自我性靈的化身。這種「以小見大」的轉換能力,正是中國文人畫最核心的精神遺產。《幼雛嘻戲圖》表現中國傳統美學中「老境」與「童心」的一致性。明代思想家李贄曾提出「童心說」,認為藝術創作需保持「絕假純真」的初心;而中國畫論又常將藝術家的晚年境界視為最高成就,所謂「人書俱老」。這兩種看似矛盾的理念在齊白石的作品中得到完美融合,期盼諸方家多予觀注競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