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昌碩Wu Chang-Shuo
1844-1927
水仙壽石圖
NT$ 2,500,000-4,000,000
RMB¥ 500,000-800,000
HK$ 625,000-1,000,000
-
媒材/尺寸
立軸 設色 灑金紙本, 125.5x33.5cm
-
款識
湘娥怨魄啼枯竹,湘漬淚頗黎綠。步搖碎落河伯宮,鮫人夜琢玲瓏玉。嫦娥搗藥使變花,春抱幽香月中宿。如今瘦葉埋風沙,移根願向瑤臺曲。乙卯夏安吉吳昌碩老缶。漬上奪濤字。
-
鈐印
吳昌石(朱)、吳俊之印(白)、歸仁里民(白)。
-
來源
出版:
1.《近代名人妙墨三集》,慎修書社,上海,1925年10 月,《珂羅版印》。
2.《支那南畫大成 第三卷 梅花·水仙》,興文社株式會社,東京,昭和11 年(1936)6 月,P.261。
3. 《南化大成 第三卷· 梅花水仙》,藝源文物開發有限公司出版部,1978年,P271。
4.《吳昌碩齊白石書畫選》,漢華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台北,1981 年12 月15 日。
5.《南畫大成 第三冊》,廣陵書社,2004 年9 月,P474。
6.《第四屆 孤山證印 西泠印社國際印學峰會論文集》,西泠印社出版社,西泠印社編,2014 年10月,P.953、圖15。
7.《葛書徵先生年譜》,西泠印社出版社,葛賢鐄編著,2018 年9 月,P.105-106。
著錄:
1.《缶廬詩·缶廬別存》刻本,吳俊卿撰,1893年,P18。
2.《吳昌碩年譜長編》,浙江古籍出版社,朱關田編,2014 年8 月,P.391。
3.《吳昌碩紀年書法繪畫篆刻錄》,浙江古籍出版社,朱關田編,2014 年8 月,P.501。 -
賞析
這幅《水仙壽石圖》為近代金石書畫大師吳昌碩之精彩力作,筆墨蒼勁,情景交融,充分展現出其詩書畫三絕的藝術造詣。張伯謹先生說明:「此幅布局奇特,設色鮮豔,題詩及字,清新遒勁,情景交融,所謂詩書畫三絕,此幅當之而無愧,但非真知詩書畫者,不能領略而欣賞之也。」此語道出本幅作品不僅為畫藝之精品,更是文人畫精神的具體實現。
吳昌碩擅長寫意花卉,融通書法與篆刻筆意於繪畫之中,筆勢蒼勁豪放,線條遒勁有力。本幅畫作下端為一排由左向右斜向生長的水仙花,遠近層次分明,葉片以墨筆勾線,石綠填色,碧葉清雅。水仙花盛放,白瓣繪寫淡黃線條,花芯點以明黃,色彩鮮明而不俗豔,呈現出清麗脫俗的生命姿態。畫面中段以兩塊巨石為主體,石塊用筆粗放潤澤,大筆揮灑渲染,筆觸灑脫富肌理,給予畫面沉穩厚重之感。石與水仙之色彩對比強烈,一冷一暖,構成鮮明視覺效果,兼具大樸之趣與高雅之致。
在構圖上,吳昌碩尤具匠心,善於將花石相互搭配,使畫面呈現靈動與穩重並存的視覺張力。水仙順坡生長,斜勢取姿,線條自然流暢,富於動感。畫家曾言:「畫牡丹易俗,水仙易瑣碎,唯佐以石,可免二病。」此語正點出本幅之妙處,以石襯花,使畫面更顯完整不細碎。整幅採用三段式構圖,穿插有致,前後錯落有序,結構緊湊,氣勢充沛。水仙與壽石相輝映,既具自然之美,亦有象徵意味,寓意堅貞高潔與不朽長存。畫幅左側長題,以縱勢貫穿全幅,筆力雄健,與水仙斜勢及壽石之厚重形成對應,文字與圖像相輔相成,增添整體的文化內涵與視覺節奏感。其構圖的塊面安排與體積感之強烈,亦可見其篆刻訓練對繪畫布局的深刻影響。
吳昌碩尤愛水仙題材,盈盈仙骨,格高群品,常作詩以寄寓胸懷,其筆墨蒼辣雄渾,剛柔相濟,帶有濃厚的金石氣息與文人風骨,透露出他對水仙品格的認同。他在《缶廬別存》中曾言:「紅梅、水仙、石頭,吾謂之三友,靜中相對,無勢利心,無機械心,形跡兩忘,超然塵垢之外,世有此嘉客,焉得不揖之上坐,和碧調丹,以寫其真,歌雅什以贈之。」並曾題詩曰:「水仙潔成癖,石頭牢不朽。落落歲寒侶,參我即三友。謫仙何耐煩,邀月更攜酒。」可見他將水仙與壽石視為摯友,象徵高潔與恆久之志,融情入畫,情景交融。
全作構圖奇正、設色鮮明高雅,詩書畫一體,堪為吳昌碩花卉石畫之典範。此幅為日本原裝舊裱,應是張伯謹旅居日本期間所購藏之作,亦反映當時吳昌碩書畫在日本收藏界的影響力與藝術價值。並有多項重要著錄出版,於吳昌碩在世之1925年即已著錄於上海《近代名人妙墨三集》,而後刊於東京《支那南畫大成・第三卷》,此後重要學術會議中亦有所出版討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