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風堂自用印
方介堪篆刻 封門青田平頂「春愁怎畫」方章
NT$ 600,000-1,200,000
RMB¥ 120,000-240,000
HK$ 150,000-300,000
-
媒材/尺寸
印材:封門青田平頂方章, 2.3x2.3x9.7cm
-
款識
款文:
大千居士乍自蜀來,飛航甫下,即以春愁怎畫四字索篆。因題此以博一笑。
韶華如水去難留,賴有先生筆底收,記得紅妝燒燭句,裁詩亦是為春愁。
丙戌冬日,介堪并記。
怎字《說文》所無,《集韵》亦未收,昔頑伯有言,治印不必盡依《說文》,適切時用亦可從俗。因以元人刻法成此以似大千吾兄正謬。巖又記。 -
鈐印
印文:春愁怎畫
-
賞析
國之重寶 千百之一 ——再續大風堂秘藏 Lot. 6001-6003
此印〈春愁怎畫〉乃大千經典畫印之一,曾見載於楊詩雲著《張大千印說》、西泠印社出版《方介堪篆刻集》、四川美術出版社《張大千的世界―回眸張大千》等書。印為方介堪(1901-1987)所作,歲值丙戌(1946),張大千47 歲,方介堪45 歲。時當方介堪與張大千異地相隔五載,重逢後交遊回復密切之時期。
大千畫印「春愁怎畫」計有三方,二為出於陳巨來之手者,另一即為此件方介堪之作。而斝翁陳巨來二印其一現則存於臺北故宮博物院。三者皆以細朱風格出之,陳巨來所治二印,一長、一略近於方,二印文字構型皆略帶方折;方介堪所刻則以圓筆取勝,昔有評者以方介堪此印承襲隋唐風格評之,個人反而以為或許還更貼近清中期書印巨擘鄧頑伯之趣。而方介堪此作邊款第二段小字款中亦引鄧頑伯之論為此作作註。觀此兩行小字,字字筆畫纖如毫髮,令人嘆止,衡諸篆刻史上,能刻如此長款,文字極小,且字形不失美感,結體亦佳者,清人當推陳秋堂(1762-1806),而民國亦僅得方介堪、陳巨來二家。
其印文四字乃取南宋詞人中有「宋末四家」之稱的蔣捷(1245-1305後)之詞〈絳都春〉首句四字成印。其詞全文:「春愁怎畫。正鶯背帶雪,酴醿花謝。細雨院深,淡月廊斜重簾掛。歸時記約燒燈夜。早拆盡、鞦韆紅架。縱然歸近,風光又是,翠陰初夏。婭奼。嚬青泫白,恨玉佩罷舞,芳塵凝榭。幾擬情人,付與蘭香秋羅帕。知他墮策斜攏馬。在底處、垂楊樓下。無言暗擁嬌鬟,鳳釵溜也。」
蔣捷出身世家,曾有滿懷抱負,然身處南宋末年離亂之世,及長,業已入元,蔣捷不願出仕,潔身自守,以詩詞寄懷,此其所處大時代的背景,或許正與大千太師於民初之時所遇景況相去不遠,因而以古人詩詞寄寓一己胸懷,而有以「春愁怎畫」四字入印鈐畫之思。論及大千太師與方介堪情誼與藝遊,1930 年左右,大千便因畫展所需,委請方介堪為其治印50 餘方,爾後十餘年,雙方交情漸篤,方介堪亦陸續為大千治印,其中包含不少大千書畫上時見之經典印作。
1941 年大千遠赴敦煌臨習壁畫,復因兵燹戰亂之故,雙方難以通聯。1945 年抗戰勝利後,張大千與方介堪才於上海重聚。翌年,大千持所畫新作與敦煌所摹圖稿示予方介堪,方氏特瑑〈老棄敦煌〉、〈總是玉關情〉、〈春愁怎畫〉等印為奉。或許正因久別重逢,方氏感慨甚深,故此數印邊款款文之長,較之此前與後期作品均遠遠勝之,殊為難能。而此件「春愁怎畫」款分兩段,第一段述及大千自蜀而來囑印梗概,並作七絕一首誌之。第二段款字更小,主要就「怎」字用字加以說明。邊款文字雖未及〈老棄敦煌〉之多,但其二行小字款卻更見精謹,真如前人所言「秋毫精勁」。
( 撰文:古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