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圖藝術拍賣會Artemperor Auction

黃君璧、張大千(題)Huang Jiun-Bi、Zhang Da-Qian

1899-1983、1898-1991

枯墨雲心圖

年代:1945

NT$ 500,000-800,000
RMB¥ 100,000-160,000
HK$ 125,000-200,000

  • 媒材/尺寸

    鏡框 設色 紙本, 49x59cm、94x59cm

  • 款識

    張大千:眾裏無能獨識君,當時俊氣絕人羣(卅年前予於東京觀嶺南諸名家画展,獨異君璧,時與君璧尚未謀面也)。而今絢爛歸平澹,祗画平生入夢雲(君壁画雲推當今第一手)。不忘瀧湫觀瀑行,旅窓彈指廿年情(廿年前,予邀君璧与北平于非厂、武進謝稚柳同遊雁山,合寫瀧湫觀瀑圖,行篋中俱無印章,介堪方自永嘉來會,即席奏刀,文曰:「東西南北之人」為一時佳話,今不可復得矣)。秋君百歲身強健,流水聲中過一生。紐約贈君璧二首。既來東京,禹靈仁兄出觀此圖,囑錄其上。丁酉十二月,大千居士時方病目書不成字。黃君璧:枯藤老樹昏鴉。乙酉秋日寫於渝州,黃君璧。

  • 鈐印

    黃君璧:黃君璧印(白)、君翁(白)、心與白雲間(白)。

  • 來源

    上款人:莊禹靈先生。附作品老照片

  • 賞析

    1945年秋,重慶城彌漫著抗戰勝利的氣息,黃君璧在「白雲堂」中提筆揮毫。枯墨如刀鋒般在紙上遊走,鏤刻出虯結蒼勁老樹,暮靄沉沉中見昏鴉,卻滿紙秋聲。題款「枯藤老樹昏鴉」暗引元人散曲的蒼涼,鈐下「心與白雲閒」閑章,是對亂世中一份超然的自許。這幅秋景圖,在十二載光陰流轉後,竟成了張大千顫筆寫就的一卷藝壇雅集錄。
    1957年東京冬寒料峭,張大千目疾為旅日藏家莊禹靈題跋。墨跡如老藤盤曲,自三十年前東京初識的驚艷寫起:「眾裏吾能獨識君」那時嶺南畫展之上,未謀面的黃君璧筆下雲山已令他心折。再溯至1937年雁蕩煙霞中的盛事——邀黃君璧與于非闇、謝稚柳同遊雁山共繪《瀧湫觀瀑圖》,永嘉篆刻名家方介堪飛刀刻就「東西南北之人」印,見證了南北畫壇的風雲際會。而今大千悵然寫下「今不可復得矣」,昔年同遊者星散天涯,戰火與流離早已焚盡了那份文人雅集的純粹。
    張大千以「絢爛歸平淡」道破黃君璧的藝術真諦。早年精工細寫的嶺南風骨,已淬鍊為枯筆淡墨的文人意境;而「祗畫平生入夢雲」一語雙關,既盛讚其當世無雙的雲法,亦點出兩人共有的精神原鄉。黃君璧築「白雲堂」寄託人子之思,張大千營「摩耶精舍」追尋心中桃源,雲水意象貫穿了他們的生命與藝術。跋尾「流水聲中過一生」的祝願,何嘗不是兩位宗師在歷史洪流中的寫照?黃君璧以枯樹寒雲凝固了戰火中國的荒蕪,張大千則在長題中將記憶化為抵禦時間的碑銘。
    這幅由莊禹靈珍藏的傑作,既是黃君璧從傳統邁向個人風格的見證,更承載著二十世紀中國文人的集體記憶。當枯墨與顫筆在紙上交響,我們聽見了秋風裡的鴉聲、雁山中的瀑響,以及穿越戰火與流亡的雲水長吟——那是藝術對時代最深邃的回聲。


拍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