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大千Zhang Da-Qian
1899-1983
工筆重彩敦煌紅荷勾金圖
年代:1942
NT$ 8,000,000-15,000,000
RMB¥ 1,600,000-3,000,000
HK$ 2,000,000-3,750,000
-
媒材/尺寸
鏡框 設色 紙本, 95x30.5cm
-
款識
綠腰紅頰鑠黃蛾,凝想菱荷灩灩波。自種沙州門外水,可憐腸斷采蓮歌。漠高窟去敦煌來南四十里,白楊夾道,流水繞門,予深愛之。去春重來自皋蘭攜藕根移種於此,待薰風乍發,搖蒲葵扇,行岸曲間風裳翠蓋,自謂有江南朱夏之勝矣。惜乎不植悵望,清波輕漣無語,滄波渭之情見乎辭。壬午十二月,大千居士爰。
-
鈐印
張爰(白)、大千(朱)。
-
來源
出版:《中國近代名家書畫全集3.張大千.荷花》,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,香港,1994年,P.15。
-
賞析
張大千在花卉畫中以荷花畫居多,最見成就。他之所以喜愛畫荷花,除其他原因,與他認為「中國畫重在筆墨,而畫荷是用筆用墨的基本功。」並且還認為畫荷與書法有著密切關係,有荷花圖題詩「花如今隸莖如篆,葉是分書草草書」。基於此,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,而且不斷有新奇圖佳構推出,形成馳名中外的「大千荷」,且他所居住的地方一定養荷,每日觀察寫生,將荷的姿態早已深植心中。他在35歲時作的《金荷》,就被法國政府購藏。對此徐悲鴻曾說:「張大千的荷花,為國人臉上增色」。
縱觀大千先生的荷花,早年多水墨寫意,初期從八大山人、石濤到青藤、白陽,亦兼用淺絛法。40歲後受敦煌壁畫之影響,兼作工筆重彩荷花,並作巨幅的墨荷和用沒骨法畫荷。1940年代中後期,多見清麗淡雅的粉荷,1950、60年代後則是將風景畫的潑墨技法運用到畫荷上,開創出大千自身獨特的潑墨潑彩風格,荷花新風情。因此在中國畫荷史上,張大千先生堪稱是自八大山人、石濤以來中國百年第一畫荷大家。
1940年代大千先生遠赴敦煌臨摹壁畫2年,此行可說是他藝術生涯的轉捩點。他從敦煌佛像那種秀勁的線條、繽紛古艷的設色中學習,故而往後的工筆畫也明顯帶有敦煌壁畫的形式。本件大千先生1942年壯年力作《工筆重彩敦煌紅荷勾金圖》即是繪於赴敦煌臨摹壁畫階段。前段所提大千先生居所定有植荷,敦煌臨摹壁畫時亦不例外,此畫題記即可印證:「漠高窟去敦煌來南四十里,白楊夾道,流水繞門,予深愛之。去春重來自皋蘭攜藕根移種於此,待薰風乍發,搖蒲葵扇,行岸曲間風裳翠蓋,自謂有江南朱夏之勝矣。」他在沙漠之中亦欲養荷,真是不愧為第一畫荷大家美名。此時所用顏料均手工研磨珍稀之敦煌礦物彩為主,他在見到敦煌古人壁畫,尺幅壯碩宏偉的場面與嚴謹細膩的表現內涵後深為感動,同時也掌握了古人畫大壁畫分初稿、次稿、定稿等諸多層次與敷染布局的描繪技法,他向古人學習先行起稿的優點,此畫亦可見大千先生以淡墨仔細起稿,描繪荷葉葉脈的墨線痕跡,證明其繪製此畫與以往大寫意的創作不同,見其用心之處。
此《工筆重彩敦煌紅荷勾金圖》設色所用的花青、頭紅及硃砂等顏料均手工研磨珍稀之敦煌礦物彩為主,即使距今已82載,硃砂紅仍然鮮艷如新,真金線描亦有立體的厚度,高華富麗。為使畫面產對比,大千先生以花青染墨烘染荷葉,再以白粉勾描葉脈,工筆紅荷之精細與設色穠麗的紅荷相互對應,工寫相融的安排令人驚豔。此畫作雖然是大千壯年敦煌時期的畫風,布局構圖仍有視覺之穿透感,荷葉之間的穿插、映現,有現代的空間感,具大氣派,饒富匠心,時人稱譽張大千畫藝「丹青妙筆奪天工」實不虛言矣。
與市場所見之描金紅荷
一、 張大千戊寅年(1938)所繪《鈎金紅蓮圖》立軸,2012年中國嘉德拍出人民幣1,725萬元高成交價。
二、 張大千1975年所繪《潑彩朱荷屏風》,2002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港幣2,022萬元高成交價。
三、 張大千1981年所繪《潑彩鈎金紅蓮圖》,2011年佳士得香港拍出港幣5,666萬元高成交價。
目前最高價荷花圖為張大千1973年作《花開十丈影參差》,2023年香港蘇富比拍出港幣2億5,164萬8,500元高成交價。
綜觀張大千歷年精品紅荷鈎金作品均是市場追求的銘心藏品,而本幅《工筆重彩敦煌紅荷勾金圖》更因其畫作使用稀少的敦煌礦物彩,且是壯年所作工筆精品,大千復作長題識,極具特色魅力。此類兼工帶寫、勾金重彩的荷花,基本上是從敦煌歸來後一、兩年內的作品,數量罕少,更何況本幅為敦煌臨摹時期作品,更是珍稀。本作歷經82載保存完好復於寶島再現,當是蓄藏大千先生精品的最佳良機也。
註:皋蘭縣,隸屬於甘肅省蘭州市。位於甘肅中部,東鄰白銀區、榆中縣,南接城關區、安寧區,西連永登縣、西固區,北接景泰縣接壤。大千先生於此地移藕至敦煌種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