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 高冰種陽綠翡翠鳳凰龍鈕提樑壺
估價待詢
競標本件拍品,須辦理高估價競標牌號
-
媒材/尺寸
H26.4 cm;重996 g
-
來源
趙從衍家族舊藏。拍賣紀錄:香港蘇富比 1986.11.18 lot.169、香港佳士得 1993.10.25 lot.1015 (成交價HKD 6,900,000)、香港佳士得 2000.10.30 lot.760 (封底)。出版:1.《蘇富比香港二十週年》,兩木出版社,1993年,頁319。2.《香港佳士得二十週年回顧 中國瓷器及工藝品精選》,香港佳士得有限公司,2006年,頁372-373。
-
賞析
玉器鑑賞首重質地,良材難求。名家匠師選料講究,非上等玉石不輕易下刀。本品集良材精工於一身,相得益彰,洵為曠古佳作。
清朝匯聚歷代琢玉技藝和經驗,融入皇室的貴族品味,京城造辦處、蘇州、揚州作坊各擅勝場,巧奪天工無以復加。除了用於美觀裝飾的新款作品外,另延續宋明以來崇尚金石考證,以清宮庫藏彝器和歷代典籍圖譜為範本的摹古設計,由宮廷推廣至民間,蔚為時尚品味。如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《造辦處活計檔》有載:「本月二十二日,將青玉一塊,畫得漢瓶樣一張,交太監胡世杰呈覽。奉旨:俱照樣准做,每件上俱刻『大清乾隆仿古』年款。欽此。」清王朝寬博大度,積極學習漢文化,工藝造作也推崇「遵循古制」以載道,宮廷仿古玉於乾隆朝達到鼎盛,連器身落款亦不諱言為仿古,十足展現文人儒雅姿態。
翡翠產自滇緬,硬度高於和闐玉,清代逐漸興起,在珠寶收藏界中後來居上,躍身新寵,古人對其評價頗高。如清末民初《玉說》寫到:「今之翡翠產自緬甸國大山之中,惟色艷之足珍,品既高超,自連城之是寶」,言其質地則曰:「迨經玉人鍘剖,以綠色正碧,不油不乾、體質蒼潤、色相沉實者,堪稱寶貴」,誇其製品:「佐冠裳之制度、壯佩飾之觀瞻、耀奇彩於文房、增豪華之享用」,山谷精粹絢爛多姿,令人目眩神迷。
本品以高冰種翡翠雕琢,色澤陽綠鮮澄。瓶身造型乃摹自商周提樑卣、兩漢天雞尊、鳩尊等之複合概念,設計極具巧思,雖屬復古,亦不全然仿舊,可視為當時擷取古典元素、變身流行符號的文創時作,乾隆朝奉敕編撰之《西清古鑑》中,能一窺其原形。
「清 高冰種陽綠翡翠鳳凰龍鈕提樑壺」,玉壺造形敞口直頸,頸部刻有獸面紋;溜肩弧腹,兩側飾委角方耳,耳上有雲弧狀提樑,樑端有一體雕造而成的活環套鍊與龍鈕頂蓋相繫聯。下承鳳鳥形底座,昂首高鳴,以高古玉器中常見之勾雲紋表現翼翎,尾羽盛開,活靈神現。全器打磨拋光細膩,作工精緻。
此鳳鳥亦似天雞,乃上古祥瑞動物。典故見於《玄中記》有載:「東南有桃都山,上有大樹,枝相去三千里。上有一天雞,日初出,光照此木,天雞則鳴,群雞皆隨之鳴。」古人喻雞有「文武勇仁信」五德;日出屬陽則雞鳴,能辟邪除祟,雞字又諧音「吉」,為象徵吉利的圖像。天雞結合寶瓶卣,組成「有吉」、也引申「天雞既鳴,民物清寧,寰宇太平」的美好企盼,是清代官民所喜聞樂見的工藝題材,兩岸故宮傳世品有玉石、陶瓷、琺瑯器等範例。
本件翡翠鳳凰龍鈕提樑壺,來歷顯耀,與帝圖2022年9月春季拍賣封面「翡翠浮雕壽字龍鈕四足爐」,皆同為國際知名鑑賞家香港船王趙從衍之珍藏,趙氏眼光卓絕出眾,一生閱寶無數,所獲皆「真精稀」佳作逸品。該件曾歷經香港蘇富比、佳士得多次重要拍賣,更並收錄於《香港蘇富比二十周年精品集》、《香港佳士得二十週年回顧》中,傳承有緒、萬眾矚目,堪稱國寶翡翠重器。 (文/王朝麒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