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紹基He Shao-Ji
1799-1873
篆書節錄庾信《趙國公集序》四屏
NT$ 1,200,000-2,000,000
RMB¥ 240,000-400,000
HK$ 300,000-500,000
-
媒材/尺寸
立軸 水墨 紙本, 135x41cm x4
-
款識
何紹基篆書節錄庾信〈趙國公集序〉蓋聞平昜擊石,山谷為之調。大禹吹䶴均,風雲為之動。與夫含吐性靈,抑揚詞氣,曲變昜春,光回白日,豈可同年而語哉。柱國趙國公,發言為論,下筆成章,逸態橫生,新情振起,風雲爭飛,魚龍各變,赤城千支,塗山萬重。蝯叟。
-
鈐印
何紹基印(朱)、子貞(白)。
-
賞析
金石流韻 篆籀生輝――何紹基篆書節錄庾信〈趙國公集序〉四屏
在中國書法史上,何紹基以其獨特的「 蝯叟體」獨樹一幟,而此組篆書四屏更是其晚年力作之代表。作品節錄南北朝文學家庾信《趙國公集序》,以古樸雄渾的篆籀筆法,再現六朝駢文之華彩,堪稱「以篆寫文,以文入書」的典範。此四屏不僅展現了何紹基深厚的金石學修養,更凝聚了其畢生書法探索的精華,實為收藏界不可多得的瑰寶。
一、書文合璧:六朝文采與清代篆書的完美交融此作選取庾信《趙國公集序》中最為華彩的段落:「蓋聞平昜擊石,山谷為之調。大禹吹䶴均,風雲為之動...」全文以駢儷行文,辭藻華美,氣象恢宏。何紹基以篆書表現如此文采飛揚的內容,形成獨特的藝術張力――古樸的篆籀線條與華麗的駢文詞章相互映襯,既保留了金石的厚重感,又傳遞出六朝文學的飄逸神韻。
尤為難得的是,何紹基在書寫時並非簡單摹寫小篆,而是融入大篆筆意,線條粗細變化豐富,結體錯落有致。「風雲」二字如龍蛇競走,「魚龍」二字似浪濤翻卷,完美詮釋了原文「風雲爭飛,魚龍各變」的意境,展現出書家「以形寫神」的高超功力。
二、筆法創新:蝯叟篆書的獨特魅力此四屏集中體現了何紹基晚年篆書的典型特徵:金石味與書卷氣的融合:何紹基深研《毛公鼎》、《散氏盤》等金文,又精於碑學,此作中可見其將金文的渾厚與石刻的峻拔完美結合。如「柱」字橫畫的逆鋒起筆,「國」字方框的折筆頓挫,皆顯金石韻味;而整體行氣的連貫流暢,又帶有濃郁的書卷氣息。
獨特的「顫筆」技法:何紹基獨創的「顫筆」在此作中表現尤為突出,線條在行進中自然波動,如「為」字的長垂筆、「動」字的曲筆,皆呈現出「屋漏痕」 般的自然韻律,使靜態的篆書充滿動感。
墨色層次豐富:作品墨色濃淡相宜,幹濕變化自然。重墨處如「趙國公」三字沉雄厚重,飛白處如「風雲」二字飄逸空靈,展現出高超的筆墨控制能力。
三、裝幀與流傳:文人雅玩的典範之作此四屏保存狀況良好,原裝舊裱,天地頭比例考究,綾面色澤溫潤,與墨色形成和諧對比。作品署款「蝯叟」,鈐「何紹基印」朱文、「子貞」白文二印,印泥沉厚,與書法風格相得益彰。
從內容選擇到書法表現,從筆墨運用到裝幀形制,此作處處展現文人書齋的雅致情趣。庾信的文、何紹基的字、精良的裱工,三者共同構成了一件完整的藝術品,堪稱「三絕」。
四、市場價值:金石書法收藏的標竿之作近年來,何紹基書法作品在拍賣市場表現穩健,其篆書作品尤為藏家所重。2021 年北京保利秋拍中,何紹基《篆書七言聯》以586.5 萬元成交;2023 年中國嘉德春拍,其《篆書四條屏》更以920 萬元高價落槌。此組作品內容經典、品相完好、傳承有序,且為何紹基擅長的篆書題材,預計將引發資深藏家的激烈競逐。
對於收藏家而言,此作不僅是一件藝術珍品,更是研究清代碑學書法、金石學發展的重要實物。其蘊含的歷史價值、藝術價值與學術價值,必將隨著時間推進而益發珍貴。
結語:
何紹基此篆書四屏,以古樸的篆籀表現華美的駢文,以創新寫意筆法傳承千年的金石,堪稱「古不乖時,今不同弊」的典範。在當代藝術品市場回歸理性的背景下,如此兼具藝術性、學術性與稀缺性書作,必將成為本季拍賣最受矚目的古代書法焦點。識者寶之,豈止於藝,更在於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