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大千Zhang Da-Qian
1899-1983
憶寫廬山潑墨對屏
年代:1974
NT$ 2,500,000-4,500,000
RMB¥ 500,000-900,000
HK$ 625,000-1,125,000
-
媒材/尺寸
鏡框 設色 紙本, 66x33cm x2
-
款識
(一)獨立蒼茫自詠詩,六十三年甲寅十月爰翁。
(二)地削芙蓉瓣,天懸瀑布瓴。六十三年十月病起作。爰翁。 -
鈐印
(一)張爰、大千居士。
(二)大千唯印大年。 -
來源
清翫雅集藏家舊藏、舊金山 Butterfield & Butterfield 1993.5.20
-
出版/備註
清翫雅集重要藏家珍藏
-
賞析
(一)本幅廬峰詠詩圖,大千先生以廬山古松為畫面中心主視覺,以彰顯其千年古松的崇高地位,廬山峰頂獨立高士遠眺美景,詠詩自樂,他日留有佳句亦與廬山古松(六朝古松) 名傳後世。獨立峰頂的高士有超塵絕世之感,遠眺廬山第一松,這畫境與詩境的結合,亦是大千創作潑彩畫作時,借詩作與勾描使畫面虛實相生,這件「廬峰詠詩圖」即是大千先生以東坡居士詠讚廬山的寄託之作,情感豐富,詩境高遠與之千年古松相輝映,大千先生以留白來呈現雲霧蒼茫,復以淡墨加上花青潑彩方式表現山勢高峻。此對屏潑彩創作於1974年,於美國環蓽庵時期,應是對屏潑彩的頂峰之作也,亦符真、精、新、稀的收藏高標藏品。
(二)大千先生以其崇敬的偶像蘇東坡曾登臨廬山對此山的讚賞,詩作: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。此詩作已使廬山美景家喻戶曉,大千先生淵博的學養,雖未曾遊廬山亦有「不識廬山真面目」之同感,但多有憶寫廬山之作傳世。正如其晚年於臺北摩耶精即應日本僑領李海天之請,決定創繪「廬山圖」傳世巨作可知,大千先生從文字、圖片理解廬山,解構再組合成廬山造境。本件大千旅美期間非常少見以對屏潑彩形式的創作,一屏描繪芙蓉飛瀑,畫中前景兩位高士於廬山雲霧中拾階而上,欲往觀瀑亭欣賞美景,大千特以潑彩將山石明顯分為二色正是解讀「地削芙蓉瓣」畫意。另,大千先生同時巧妙將芙蓉飛瀑落於觀瀑亭前,正可謂「天懸瀑布瓴」之畫境。大千先生以運墨乾濕、濃淡的不同,來表現山體的陰陽向背及走向;又在畫面局部一處,藉細筆勾勒安排持杖的高士、遠山、屋舍等等,與潑墨暈染而成的蒼茫山體相互襯映。觀此頗具古意的畫面可知,除大千先生行筆濃淡得宜之外,更凸顯了他以「墨分五色」發揮黑白相濟,乾濕互補的迷人魅力,尤以詩仙李白詩境(註)導引觀者與畫中兩位高士同遊廬山觀瀑,也彰顯出大千先生深厚的造境功力,此為大千先生旅美時期獨有的潑彩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