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圖藝術拍賣會Artemperor Auction

金農Jin Nung

1687-1763

雙鈎竹圖

年代:1760

NT$ 1,200,000-2,000,000
RMB¥ 240,000-400,000
HK$ 300,000-500,000

  • 媒材/尺寸

    立軸 設色 紙本, 123x43cm

  • 款識

    唐王右丞畫竹用雙鉤法,江南蜀主李氏繼其餘風,作金錯刀。至宋石室先生,東坡居士,乃變為潑墨流派于元,若吳興趙魏公夫婦,薊丘李衎,天台柯九思,惟能承習宋賢而雙鉤法絕響矣。李衎同時有沛郡張遜,頗擅勾勒行筆,然亦不過磨麝煤為之,余近日追慕右丞遺意,研點易之朱,戲寫幽篁數竿,枝葉濃淡不黑而紅,令觀者歎羨此君虛心高節,顏如渥丹也。乾隆二十五年歲在上章執徐,六月七十四翁杭郡金農記。

  • 鈐印

    金吉金印(白)、生於丁卯(白)。
    收藏印:養雲山莊劉芝田藏、第五子劉世珩寶守。

  • 來源

    出版/著錄:
    1. 《神州國光集》第十八集,上海神州國光社,清宣統二年(1910),編號35。
    2. 《中國名畫》第十集,有正書局,1920年,編號16。
    3. 《**南畫大成・蘭竹》,日本興文社出版,河井荃廬主編,昭和10年(1935),編號108。
    4. 《美術叢書・三集》第一緝三冊,神州國光出版社,1936年,P.1-2。
    5. 《南畫大成:蘭竹》,臺隆書店,臺北,1954年,編號108。
    6. 《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》,人民美術出版社,北京,郭味蕖編,1958年,P.371。
    7. 《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》,上海人民美術出版,徐邦達編,1963 年,P.207。
    8. 《Archives of Asian Art XXVII》,Duke University,美國,李鑄晉〈金農的畫竹〉,1973-1974年,P.65。
    9. 《南畫大成》第一卷,藝源文物開發有限公司,1978年,P.179。
    10.《廣文畫冊》乙編・下,廣文書局,1981年,編號41。
    11.《揚州八家叢話》秦嶺雲編,上海人民美術出版,1985年,P.142。
    12.《朵雲・中國繪畫研究季刊》21期,上海書畫出版社,1989 年,P.81。
    13.《揚州八怪評論集》江蘇美術出版社,鄭奇、黃俶成編,1989年,P.653。
    14.《揚州八怪年譜・上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張郁明編,1990年,P.256。
    15.《揚州八怪現存畫目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王鳳珠、周積寅編,1991年,P.283
    16.《揚州八怪書畫年表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王鳳珠、周積寅編,1992年P.275。
    17.《揚州八怪題畫錄》,江蘇美術出版社,蔣華編,1992年,P.115。
    18.《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》,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,徐邦達編,1994年,P.231。
    19.《中國歷代書畫家大觀・清》,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,1998 年,P.196。
    20.《南畫大成 第一冊》,廣陵書社,2004年,編號108。
    21.《中國名畫》,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,2017年,P.178。

  • 賞析

    本件「金農 雙鉤竹圖」來源清楚明確,由晚清大使、廣東巡撫劉瑞芬,歷父子兩代珍藏。並早於清宣統二年,即出版於由黃賓虹、鄧實主編《神州國光集》,該畫冊不僅是中國第一個專門出版金石書畫的期刊,更使用世界最先進的珂羅版技術製作,是當時最高端之金石書畫專業圖錄。而再於民國九年,再度出版於上海的名畫鑑賞刊物《中國名畫》,該刊物被譽為「蒐羅宏福,選擇精審,……古今珍品得以流傳,其功不可沒。」。接續更發表於昭和十年,由河井荃廬主編,《**南畫大成•蘭竹》篇。可說本「金農 雙鉤竹」同時涵蓋了,清代、民國、日本三個最重要的古代繪畫出版物。

    著名美術史論家薛永年曾表示,要研究中國美術史、從事書畫鑒賞,都離不開兩本書,一本是郭味蕖先生的《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》(中國古典藝術出版社,1958),另一本是徐邦達先生的《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》(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,1965)。而本件《神州國光集》出版的這幅金農乾隆廿五年作的雙鉤竹圖,更也同時被著錄在郭味蕖編《宋元明清書畫家年表》,以及徐邦達編《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》之中。


    徐邦達(1911-2012),字孚尹,號李庵、心遠生,晚年號蠖叟,男,浙江海寧人,生於上海,中國書畫鑑定專家。曾任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,與謝稚柳、啟功並稱中國書畫鑑定三大家,同時更為「中國古代書畫鑑定組」,七人小組之一,有「徐半尺」和「華夏辨畫第一人」之譽。在徐邦達的《古代書畫過目匯考附目》、《歷代流傳書畫作品編年表》、《改訂歷代流傳繪畫編年表》之中,本件「金農 雙鉤竹」皆標註「*」號,意即徐老分別於三次書籍資料整理出版中,皆判定本件作品為真跡。

    金農(1687-1764),字壽門、司農、吉金,號冬心先生,又號稽留山民、曲江外史、昔耶居士等,浙江仁和(今杭州)人。他博學多才,精篆刻、鑒定,善畫竹、梅、鞍馬、佛像、人物、山水,尤精墨梅,所作梅花,枝多花繁,生機勃發,古雅拙樸。金農生活於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皇帝三朝,給自己封了「三朝老民」的閒號。他從小研習書文,造詣很高,濃厚的學養使他居於「揚州八怪」之首。

    金農目前流傳於世的最早畫竹作品是其60歲時所畫的《仿管仲姬雙鈎竹圖》,卻是溯源前代,不落時風。出於文人的自詡,金農對自己畫竹的取法諱莫如深,「冬心先生年逾六十始學畫竹,前賢竹派不知有人,宅東西種植修
    篁約千萬計,先生即以為師。」據此可知,金農畫竹乃直師造化,不入前人窠臼,自領造化意趣。所以,先生涉筆即古,脫盡畫家之習,自具一種氣韻風神。蓋其清雅博學,遊歷名跡眾多,又兼書法金石碑拓造詣精深,眾才融注於毫楮間,方臻此境。鄭板橋《贈金農》:「亂髮團成字,深山鑿出詩。不須論骨髓,誰得學其皮!」金農工古文詩詞,精擅金石碑版鑒賞,獨創漆書,篆刻追摹秦漢,可謂曠代奇絕,高邁一時無二。

    本拍品即以漆書落款題寫,記錄晉唐王右丞寫竹的書畫史至東坡先生潑墨畫竹等,又記柯九思承習宋賢而以雙鈎法寫竹,金農詳閱畫史知唐宋前賢多有寫竹作品傳世,今以所見王羲之畫竹遺意,以雙鈎法繪成朱竹圖,因此作係追慕王羲之法,且以淡淡朱墨點染竹葉視覺呈現暈紅與眾不同,並得意的於畫上題寫「戲寫幽篁數竿,枝葉濃淡不黑而紅,令觀者歎羡,此君虛心高節,顏如渥丹也。」這件丹墨雙鈎朱竹金農寫於76歲,金農晚歲仍不斷讀古人前賢作品,勵圖精進,亦大膽求新求變,當時此作一出使「觀者歎羡」,現今於寶島得見此揚州八怪之首金農所繪之《雙鈎竹圖》,亦當是冬心先生晚歲傳世精品也;作品經多次權威出版、著錄,已是名跡無疑,望諸方家慧眼識之。


拍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