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圖藝術拍賣會Artemperor Auction

清乾隆 御製白玉高浮雕御筆填金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詩文插屏

估價待詢
競標本件拍品,須辦理高估價競標牌號

  • 媒材/尺寸

    L21 x W12.5 x D2.3cm

  • 鈐印

    〈所寶為賢〉、〈乾隆御筆〉璽 御製詩:「治安端在萬民和,欽仰堯勳自勵多。即此林林迓鑾者,心誠如保中云何。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,庚子仲春中澣御筆。」

  • 來源

    香港蘇富比 1989.11.16 lot.764。展覽:1.「清代玉雕藝術」1997.9.7-1998.3.1 加州寶爾文化藝術博物館。2.「清代玉雕藝術」1998.4.3-1998.9.7 德州休士頓自然科學博物館。出版:1.《清玉掇英》,美國中華藝文基金會,1995年,頁217。2.《清代玉雕之美》,台北歷史博物館,1997年,頁74-75。詩文著錄:1.《御製詩四集·卷六十九》,清乾隆四十八年內府刊本,頁 3。2.《欽定南巡盛典·卷十六》,乾隆年阿桂等奉敕,頁 25。3.《兩淮鹽法志·卷首三》,同治九年刊本,頁 47。4.《金山誌·卷首一 》,清光緒三十年序刊本,頁 37。5.《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·八》,國立故宮博物院,1976 年,無頁碼。6.《金山江天寺小志·卷一 》,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,1996 年,頁 54。7.《故宮珍本叢刊·第 562 卷》,海南出版社,2000 年,頁 255。

  • 賞析

    本座「清乾隆 御製白玉高浮雕御筆填金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詩文插屏」,以整塊和闐白玉大料雕琢,厚達兩厘米,玉質細膩溫潤,色澤瑩亮。全器採用複雜且精湛冶玉工藝鐫製,滿工雕琢,以《南巡圖》與《南巡盛典》之金山寺為藍本,寫實手法描繪江蘇鎮江金山寺風景。紋飾圖案分正反兩面,正面高浮雕雕刻大江之中,金山屹立,江水環繞,風濤四湧,島上山石崚嶒,樹木蓊鬱;山路縈回,寺宇樓閣,櫞摩棟接,丹輝碧映,寶塔直指蒼穹。背面江水浩瀚,海濤奔騰,寶船揚帆,萬頃波濤,勇往向前。整體構圖準確,雕工精美絕倫,遠近有致,動靜結合,景物相融,展現乾隆皇帝南巡中「勝概天下第一」之金山寺風景。

    玉屏鐫刻七言詩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:「治安端在萬民和,欽仰堯勳自勵多。即此林林迓鑾者,心誠如保中云何。」詩末書年落款「庚子仲春中澣御筆」,下鈐「所寶為賢」、「乾隆御筆」二印。根據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員郭福祥先生之研究,乾隆時期詩文冊可依書寫者同分為「御製」、「聖製」、「御筆」等幾類。「御製」類的文字是由大臣所筆,「聖製」類的文字是由皇子代為,而「御筆」類文字則是由乾隆皇帝本人親自所書寫,是所有御題詩文作品中,規格最至高無上的一種,本件「清乾隆 御筆填金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詩文插屏」即為此類。

    此首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御製詩,詩文以陰刻填金篆刻,所採字體別於一般所見的隸書及楷書體,而取行書鐫製。此件「手寫感」十足的篆刻,非玉匠憑空發揮,根據宮中承做活計慣例,為了要保證刻字準確逼真,玉匠必須將乾隆皇帝御筆原作單片,鉤摹在玉石之上,方可加以鐫刻製作。該行書書體骨骼秀挺,結構開闊疏朗、縱橫有度,用筆上藏鋒多於露頭,中鋒多而側鋒少,結字較長、筆形圓潤,氣息連貫,筆勢淋漓,所依止對象即為高宗皇帝所書文本,即為典型「乾隆體」行書。

    同樣刻行乾隆御筆的玉雕作品極為珍罕,可參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「清乾隆 刻御筆金字信天主人自箴玉版」、「清乾隆刻御筆金字五世元孫玉版」、「清乾隆 御筆經筵御論玉冊」、「清乾隆 御筆十全記玉冊」;以及北京故宮典藏,出版於《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 • 玉器編 • 清》紫禁城出版社,編號94「清乾隆 青玉煉丹圖山子」、編號108「清乾隆 碧玉羅漢山子」、編號153「清乾隆 漢柏圖插屏」等。

    帝圖藝術於2020年春、秋拍賣會,曾分別拍出由清初安儀周舊藏,入宮後遂成乾隆皇帝珍藏「明 金幼孜《惠藥帖》」、「清 金琮《金元玉致王民望書》」,作品不僅被編入《石渠寶笈》,隨後更評選收錄於《三希堂法帖》。《三希堂法帖》,全稱為《御刻三希堂石渠寶笈法帖》,是清乾隆十二年(1747年)由宮廷主導,編選歷代書法大家精品,鐫刻石板,拓成墨本,並裝裱成冊,使之萬世流傳。而此首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御製詩,作成於乾隆庚子年(1780年),書法原件今日不知下落,或早已佚失於歷史洪流。本件白玉插屏詩文鐫刻精美,運刀如筆,誠然如乾隆帝法帖,清楚展現了高宗皇帝書寫時的提按頓挫,字間遊絲牽引,行距疏密聚散,以及所散發現出的氣格俊邁,使觀者猶如親見乾隆宸翰。

    查閱乾隆御製詩文集,本詩被收錄在《清高宗御製詩 四集》卷六十九,以及《欽定南巡盛典》卷十六中。乾隆在位曾六巡江南,依序為乾隆十六年(1751年)、二十二年(1757年)、二十七年(1762年)、三十年(1765年)、四十五年(1780年)以及四十九年(1784年)。南巡從北京出發,經德州,過運河,渡黃河,然後乘御舟沿運河南下,從瓜洲渡長江,經鎮江、無錫、蘇州、嘉興、杭州、紹興,江寧、泰山,海寧等地。所到之處,巡視河工、觀民察吏、加恩士紳、培植士族、蠲賦恩賞、閱兵祭陵,並同時遊覽名勝。而本首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御製詩,即為乾隆四五年第五次南巡時遊歷金山寺所作。

    金山寺位於江蘇鎮江西北,始建於東晉,唐代法海禪師重修,而後唐宣宗賜名為金山寺。金山寺地理奇特,位於大江中之小島,島上林木蒼翠,四周江濤環繞,宛若「江中浮玉」;此外,寺廟依山而築,殿宇櫛比,亭台相連,佛塔聳入雲霄,山寺渾然一體,從遠處眺望金山寺,只見金碧輝煌的寺廟建築群和高聳入雲的慈壽塔,根本無法窺視山體原貌,故有「寺裹山」之稱。康熙、乾隆皇帝多次南巡駐蹕,對於金山浮翠流丹,金碧輝煌,無不欣喜贊嘆,康熙不僅賜名「江天寺」,撰寫《江天寺碑記》,更御筆書匾盛讚「江天一覽」;乾隆亦道:「朕率扈從諸臣,歷覽諸勝,江山之奇,未有逾此者。」

    金山寺名聞遐邇,遂成為江南著名佛教勝地,千年以來,無數文人高士紛沓而至,無論是參襌問道,亦或歌詠作畫,為歷史留下許多重要文物。金山寺珍藏的著名文物有,周宣王鼎、諸葛戰鼓、東坡玉帶以及文徵明金山圖,稱為「金山四寶」。藝術史上更可見有,台北故宮博物院藏「宋 李唐《大江浮玉》」、「明 崔子忠《蘇軾留帶圖》」、「明 文徴明《金山圖》」;北京故宮博物院藏「明 王榖祥《金山圖》」、「清 張崟《京口三山圖》」;上海博物館藏「明 文徵明《金焦落照圖》」;南京博物院藏,「明 張宏《金山勝概圖》」、「清 高岑《金山圖》」等。

    其中,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「明 文徴明《金山圖》」,文徴明筆下,萬頃波濤,金山獨立,飛帆圍繞,佇立其中,但覺江水蒼茫,天地遼闊雄渾之美。此畫原被收藏於紫禁城御書房中,高宗皇帝南巡前特意交付將畫作攜帶隨行,駐蹕金山寺時刻意於天閣展玩,以古畫即景印證,觀後題詩「不到江天寺,安知空闊奇」,並跋「辛未南巡,行笈中攜待詔此幀,二月既望,坐金山江閣,因題御筆。」可見乾隆皇帝對金山之喜愛。


    清代宮廷畫家對金山寺描繪頗多,如《康熙南巡圖》、《南巡盛典》、《江南省行宮座落並各名勝圖》等作品中皆有涉及。由高晉等纂《南巡盛典》,全書共一百二十卷,記載清乾隆十六年、二十二年、二十七年、三十年乾隆帝途經直隸、山東四次南巡江南的盛況。而《南巡盛典‧第九十八卷》江南篇,對「金山」之地理環境、殿宇佛塔、名勝景緻,紀錄俱細靡遺。而由王翬領銜主繪的,以及冷枚、王雲、楊晉等畫家參與,歷時六年所完成的《康熙南巡圖》,全圖十二巨卷中《康熙南巡圖‧第六卷》,其中表現康熙皇帝南巡隊伍,駐蹕金山寺部分,所對金山寺本身及周遭風景景致的描繪,與本白玉插屏正反兩面雕刻高度一致,如出一轍。

    綜觀本件「清乾隆 御製白玉高浮雕御筆填金《金山寺五依皇祖詩韻》詩文插屏」,整器玉料碩大厚實,質地晶瑩清潤,用料奢靡,雕刻精細,厚重有力,皇家氣息濃郁。無論從罕見的紋飾取材,御題詩篆刻及填金,鬼斧神工般的高超工藝;更以典型乾隆宮廷玉器工藝,將書畫為文本,融合繪畫、詩歌、鈐印之大成,創作出飾性極強的「畫意玉器」,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極高的藝術造詣,不僅實屬乾隆御製宮廷玉器,更是極為罕見,意義非凡乾隆南巡的珍貴文物瑰寶。


拍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