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大千Zhang Da-Qian
1899-1983
憶寫同登峨嵋峰
年代:1967
NT$ 5,000,000-8,000,000
RMB¥ 1,000,000-1,600,000
HK$ 1,250,000-2,000,000
-
媒材/尺寸
立軸 設色 紙本 , 133x68cm
-
款識
三年不見趙觀白,憂國知君鬢亦絲。近日萬方頻送喜,好同歸去看峨嵋。丁未九月呈觀白吾兄,即乞教正。大千弟張爰,三巴五亭湖上。
-
鈐印
大千唯印大年( 朱)、八德園長年( 白)。
-
來源
上款人:趙觀白先生。
-
賞析
此幅《憶寫同登峨嵋峰圖》,寄贈同鄉友人趙觀白,兩人交誼至深可從1959年大千先生為趙觀白所作的兩件為賀其60華誕的畫作談起。第一件《富貴圖》(圖1),以祝觀白先生六十初度,以牡丹為主題繪贈,取起花開富貴之美意。第二件亦為1959同年所作《登高思遠圖》(圖2)畫上題識:凝碧叢叢接九閽,染花喬木識靈根。登山高思如雲暖,淺笑虛堂夢裡痕。己亥(1959年)嘉平月,自巴西寫寄以壽觀白老友六十生日兼憶孝慈,故末語及之。大千弟張爰。鈐印:張爰、大千居士、長共天難老、稅牛廣。
此件登高思遠圖中題識內容也念及孝慈,係指兩人共同好友楊孝慈。楊氏於1935年擔任中央銀行成都分行經理,是張大千藝術活動的主要經濟支持者,曾陪同張大千遊歷西康,可惜楊已於1956年在大陸去世,只能與共同之老友聯絡時提及表達思念之情。兩人自1949年離開大陸後,趙觀白移居臺灣,張大千則是除辦展多在遊歷。大千先生雲遊四海曾刻一印「張公一生江海客」道盡其遊歷世界的人生。他一直住在南美巴西親自蓋築的八德園,這二件畫為趙觀白六十壽禮均於八德園中完成,此畫是1967年,大千先生於巴西八德園中五亭湖畔為趙觀白所繪的《憶寫同登峨嵋峰圖》,畫贈趙氏以表達對老友與家鄉思念之情。畫中題識「三年不見觀白」甚念之情滿溢畫幅,亦感慨韶光流逝,匆匆花甲已過,猶萬里投荒,寄身海外,故國之思,舊交之念,借畫遣懷。如今大千親寫遙寄同鄉老友,自有互相慰借,各自珍重之深情。
四川峨嵋山,乃蜀中有名的勝地。昔人謂西蜀山水多奇,而峨嵋尤勝,這句話實在不假。西蜀神權極勝,峨嵋山上的廟宇寺觀不下數百,每年善男信女朝山,不遠千里而來。加以山高水秀,層巒疊嶂,氣象萬千,那專為遊山玩景的人,也著實不少。
張大千的山水畫並非純粹憑空想像,而是他一生廣泛遊歷之見證。從中國巫峽、巴西五亭湖、遠至瑞士阿爾卑斯山,張大千的作品是他珍貴記憶中,個人遊記的投射。儘管長居西方,張大千對家鄉的文化和藝術仍然抱有萬分熱情。論及大千先生憶寫家鄉風景的作品有:2014年佳士得春季拍賣會張大千 1967年作 五亭湖 ,題識:近用董元、巨然兩家為破墨,熾良宗兄以為如何?稀有以教之。丁未(1967年)十二月,弟爰。鈐印:張爰之印。鑒藏印:張熾良藏。以及,香港佳士得2024年5月31日張大千 1967年作《秋山瀑布圖》,亦屬同年五亭湖上憶寫家鄉的名作,此同年所作均創出高成交價,望諸方家多予觀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