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圖藝術拍賣會Artemperor Auction

張大千Zhang Da-Qian

1899-1983

青城紅葉靈禽圖

年代:1940

NT$ 15,000,000-25,000,000
RMB¥ 3,000,000-5,000,000
HK$ 3,750,000-6,250,000

  • 媒材/尺寸

    立軸 設色 紙本, 94x48.5cm

  • 款識

    倣宋人滕昌祐筆,寫青城紅葉似叔文三兄教正,庚辰八月,大千弟爰。

  • 鈐印

    張爰之印(白)、大千(朱)、青城客(朱)。
    收藏印:白雲堂(白)。

  • 來源

    1.《南張北溥藏珍集萃》,羲之堂,1999 年,P.50。
    2.《再現渡海三家藝韻風華》,國立國父紀念館,2011 年, P.20。
    3.《千古傳奇―張大千藝術展作品集》,中國文聯出版社, 2014 年,P.32。
    4.《江山萬里―張大千藝術展》,中國美術館,2014 年, P.38-39。

  • 賞析

    大千先生約於1930年代起繪寫工筆花鳥,其取法乎上,經由明代的陳洪綬,上追宋人的工筆花鳥,如:滕昌佑、林椿、宋徽宗等,大千並養飼鳥禽作近身觀察寫生,臨古與寫生相結合,有言:「畫一種東西,必須要了解其理、其形(形即是態)、其情。鳥要活得靈活,方為佳品」,「翎毛無論工筆寫意,必須潤澤,若不潤澤,便是標本。」

    自1938年底至1948年間,大千為避日寇侵擾,曾多次進出成都郊外的青城山居於上清宮。在青城山的時間,大千靜心拋卻人間俗事,窮壯年之精力,專注於藝術創作,將山居所見種種異鳥奇花美景通通入畫。張大千作此畫的時間是1940年,其時他正寓居四川的青城山中。大千於青城山飽覽早開的檞樹紅葉歸來,興致昂揚,憑仗著良好的目力、充沛的體力,以嫻熟的宋人技法繪下這幅以青城紅葉配異鳥為題材的作品,描寫青城山初秋時分萬山轉紅的親身體驗。畫中枝幹從左與下方延展往上至中央,成一枝枒狀,穿插其上的紅葉色澤光豔奪目,葉子不同面向的顏色深淺交待清晰,葉脈勾勒如絲,將蟲蝕孔洞也描繪出來,位置布局自然生動。最吸引觀者目光的焦點,莫過於枝枒上黑白羽的雙鳥,靈禽佇立枝頭,華貴儒雅,情態各異,俯仰生姿,目光均炯炯有神,似以生漆點睛,靈動具活力,翅背尾羽亦皆井然有致,細觀鳥之腳爪站枝有勢有力,且描繪腳上的紋與爪更是一絲不苟,表現出畫之精神,本幅正可謂妙筆傳神。本幅用筆設色都非常精緻秀雅,足以與古人一爭長短。而這樣的景色於日後大千依舊時常憶起,曾有言:「青城槲葉未霜先紅,爛若朝霞」、「青城山中樟柟漆樹,未秋先紅,璀燦如錦」、「昔居青城,每霜葉紅時,輒有異鳥翔集林間,鳴聲閑婉」,青城山居紅葉小鳥圖可說是大千喜愛並且自得的經典畫題。

    1940年,大千先生於青城山時所繪此紅葉雙禽圖,亦為君翁所寶藏,此期間的創作均是大千銘心精繪,青城山居至1948年間所繪紅葉小鳥、與紅葉玉鴉,均是一隻珍禽,本件1940年所繪紅葉雙禽,為精繪青城異鳥奇花銘心絕品,當為同會於青城山的君翁所收藏,與1939年大千所繪的《青城山秋色》均是君翁所藏的大千青城借居精品。而,大千亦於青城山秋色中題識自述:「君璧與予十年故交誼同骨肉」。大千與君翁相識於1920年代,情感交誼深厚,大陸時期曾數度同遊造訪雁蕩山、蜀中、青城、峨眉、劍閣等諸名山勝景等。1938年12月,黃君璧專程到訪青城山,與大千先生同慶新年。

    大千青城山此時期所用鈐印均為頓立夫仿漢摹印所刻「張爰之印、大千」對印與「青城客」,此三方精印多用於1930年代末1940年間青城時期的畫作上。畫幅上君翁所鈐「白雲堂」白文鑑藏印即是方介堪所刻制,同時間方介堪亦特為大千先生刻製青城山時期所用「卻吹長笛過青城」及「可以橫絶峨眉巔」的閒章。足證英雄惜英雄之眼力與品味,君翁與大千均是對彼此精品的衷愛。

    最難能可貴的是,張大千與黃君璧的相知情誼不僅停留於中國大陸時期。大千旅居海外,1955年,大千於日本東京時與君翁、溥心畬等人在四川飯店相聚,1968年,大千四夫人徐雯波拜中國畫學理事長馬壽華為國畫老師時,黃君璧亦為見證人之一。1969年,黃君璧應南非開普敦博物館邀請前往訪問及展畫,路過巴西時前往八德園拜訪大千先生。諸如此類種種。更不用說,大千定居台灣後,兩人交往更是緊密。1977年,張大千5月自美運回4棵古松,特將一盆贈與君翁。當時大千先生與君翁於白雲堂院中同賞古松留下珍貴合影,9月適逢君翁80華誕,大千先生為至友祝壽繪製《眉壽萬年圖》以為賀禮,1978年君翁將大千所贈古松與其游遍亞、歐、美、非、南美世界各大瀑布大川,名山勝景,聚成胸的巨幟景像,成就《松韻泉聲四大聯屏圖》曠世之作。君翁將大千所贈古松作為此圖的前景,也用畫作永遠記錄下大千贈松之交誼。

    作為大千親近友人的黃天才曾說,君翁持有大千早期為其所刻白文「黃君璧」、朱文「君翁」名號印,君翁以此二方印見傲於台港畫壇,書畫好友無不稱羨。即便君翁晚年在台所作畫作亦常鈐用而大千過世後,君翁所作用這兩方印更多,以作為懷念大千老友的遺澤。

    本季帝圖拍賣會延續2024年春季黃君璧《松韻泉聲四大聯屏圖》的鉅獻,再次得善因緣,隆重呈獻張大千《青城紅葉靈禽圖》。此作不僅記錄了張大千與黃君璧兩位藝術大師之間深厚的情誼,更展現了藝壇傳世佳作的無窮魅力。能夠將如此經典的作品呈現於世人面前,我們深感榮幸,也衷心期盼這些藝術瑰寶能為大家帶來更多文化與藝術的感動,共同見證這段珍貴的藝術佳話。

    註:本幅大千自題「倣宋人滕昌祐筆」,滕昌祐(活動於西元九世紀後期),吳人,隨僖宗避黃巢亂入蜀,其畫風屬工麗一路,隨類賦彩,用色鮮艷。今未見滕昌祐有此構圖作品,然由此可知大千致力於傳統功底堅實,追摹古代傳統成為其創作養分,雖言以其筆意為之,然實取宋人的寫生精神,已為大千面目,源於對生活的真情感悟,對自然物象窮盡其理,嚴謹求實,凝篤精神,傳神、達意、抒情,生意盎然。


拍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