帝圖藝術拍賣會Artemperor Auction

齊白石Qi Bai-Shi

1864-1957

叢荷圖

NT$ 24,000,000-36,000,000
RMB¥ 4,800,000-7,200,000
HK$ 6,000,000-9,000,000

  • 媒材/尺寸

    立軸 設色 紙本, 182.5x57.5cm

  • 款識

    白石山翁齊璜畫。看花常記坐池亭,容易秋風冷不勝。生就不供中婦用,那時荷葉尚青青。白石又題。

  • 鈐印

    「老齊」(朱)、「白石翁」(白)、「木居士」(白)、「齊璜之印」(白)。

    題跋(於包首):
    乙巳近代美術館文人館陳。時華滿,衆刮目。為〈文藝春秋誌〉六月號口繪(原色),且伴河北倫明解説。曾贈之干連家,干沒後,宗人還曾堂。

  • 來源


    出版/著錄:
    1.《文藝春秋六月號》,文藝春秋新社,東京,1965年6月,彩圖3,P.186。
    2.《國立近代美術館年報(昭和40年)》,國立近代美術館,東京,1966年9月,P.8。
    3.《齊白石:繪畫・書法・印章》,香港博物美術館,1973年,圖版 57,P.84。
    4.《齊白石書畫遺作展覽-雄獅美術 第 32 期》,臺北雄獅美術出版社,陳福善撰,1973年10月,P.52。
    5.《陳福善的世界》,齊白石書畫遺作展,名單 (67) 蓮花,P.59。
    此本出版有序及圖版和目錄,未有版權頁及日期等,但我們可以由第肆點雄獅美術出版社第32期內得到印證。

    展覽:
    1.「近代文人畫及其影響:日本與中國」,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,1965年4月6日-5月9日。
    2.「齊白石:繪畫• 書法• 印章」展,香港博物美術館(即香港藝術館的前身),1973年10月。

  • 賞析

    日本重要藏家須磨彌吉郎介紹:
    這些年,隨著中國藝術品市場行情起伏,作為中國書畫
    市場指標的齊白石作品「須磨彌吉郎舊藏」明確為這一
    來源的齊白石作品,常讓藏家大膽出手,甚至高價競投。
    這位被譽為國際最重要日本齊氏作品收藏家須磨彌吉郎
    愛好中國書畫走入收藏天地。
    須磨彌吉郎(1892-1970,以下簡稱須磨),號升龍山人,
    室號梅花草堂。當28 歲的齊白石在家鄉學畫炭條人像
    時,須磨在日本秋田縣出生。他家學深厚,小學時跟隨
    祖父古仲清廉學習篆刻;大學時代,在東京帝國大學文
    學部選修戲劇和繪畫。須磨能寫會畫。1954 年最後一次
    訪問中國時,他曾用畫筆記錄下北京、香港等地的風光。
    但是,藝術只是須磨的業餘愛好。他主修法律,就讀於
    日本舊制五大法學院之一的中央大學。法學是該校各學
    部之首。中央大學曾培育出眾多政治、經濟界領袖,如
    內閣總理大臣海部俊樹等。1919 年,須磨畢業,通過高
    等考試外交專業,以外務省事務官的身份任職條約局。
    這之前,齊白石在陳師曾的支持下,開始了衰年變法。
    此後,他先後被派駐英國、德國、中國、美國及西班牙
    等地。1927 年至1937 年,須磨在中國工作近11 年,
    先後任日本駐北京公使館二等書記官、日本駐廣東領事、
    日本駐南京大使館一等書記官等職。
    他邀請各國外交官參與的晚宴在外交圈頗負盛名。美國
    人也沒有忘記提到:他是公認的中國藝術鑑賞家。
    須磨是日本最著名的齊白石作品收藏家。據日本學者西
    上實統計,其所藏齊白石總量100 件有餘,在私人收藏
    中頗具規模。就齊白石收藏而言,這甚至也是今日不少
    中國企業孜孜以求的收藏理想。
    上世紀40 年代中期,伴隨著日本在二戰中的頹勢,身在
    西班牙的須磨對日本和自己的前途充滿了憂慮。工作之
    餘,他開始根據手頭的照片、筆記,撰寫《齊璜白石翁》
    等藏品錄,以排解不安之感。
    據須磨在《齊璜白石翁》等書中所記,1928 年,須磨分
    別於7 月2 日、8 月5 日、8 月15 日三次拜訪齊白石,
    每次自白石老人處獲得作品一件,分別為《菜類圖》( 大
    幅)、《杏花》及《雞群圖》。次年正月間,須磨邀請
    齊白石至家中敘談。後來,須磨調離北京,但他仍不時
    拜訪白石老人。如1930 年11 月,他自白石老人處得《芭
    蕉》一幅;1933 年11 月,他自南京去北京,在齊白石
    處求得《仿宋山水》
    除卻得自畫家本人與友人,須磨藏品的來源還有靠譜的
    書畫店,榮寶齋便是其一。榮寶齋為齊白石售畫時間最
    久,且齊白石與之交情甚好,貨真價實。僅1935-1936
    年間,須磨從榮寶齋購得齊白石字畫達14 幅之多。
    據京都國立博物館官網及所出展覽圖錄統計,須磨未千
    秋捐贈齊白石作品30 件:以花鳥畫為主(20 件套),另
    有山水畫8 件,人物及文房清供類題材各1 件;形式以
    立軸為主,僅含冊頁一套。此外,一套十開花鳥冊頁雖
    未標註「須磨未千秋捐贈」,但其上有須磨題簽。另有
    齊白石與雪庵瑞光合作之《漁村夕陽圖》,亦為須磨未
    千秋捐贈。故京都國立博物館館藏中,確證為須磨舊藏
    齊白石作品共32 件。
    所藏《芭蕉圖》,有白石老人題「升龍山人清鑒。畫齊
    璜。」上款,是須磨舊藏中,為數不多的帶有其上款的
    齊白石作品。
    另有作品既非博物館館藏,亦似未見諸國內拍賣市場。
    1953 年至1960 年間,須磨曾多次在日本及美國舉辦《須
    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》,藏品亦參與過香港相關展覽。
    部分展覽圖錄中,可見此類作品。
    ( 據龐耐在展覽圖冊《齊白石》中記述,須磨第一次
    「發現」齊白石之美,是在1927 年北京的一次展覽中,
    須磨將展出的四幅齊白石作品全部購入。但在須磨著《齊璜白
    石翁》中未見提到是次展覽或這四件藏品。)
    須磨製作其自身的收藏目錄,雖為事後回憶,難免在細節上與
    事實有出入,但其詳細記錄了眾多藏品購入的時間、地點、前
    後緣由及他個人的評判,與收藏有關的所有資料,如請柬、明
    信片、展覽場刊、展覽海報,甚至連嘉賓簽到簿、剪報、賀年
    卡、照片,須磨都細心保存,最終與作品一起捐給了京都國立
    博物館。藏家珍藏藝術的同時,也在保存一段歷史。親歷者將
    歷史豐富的細節鋪陳開來,為後來者提供豐富的研究素材,是
    對歷史的堅守,也是對藝術的「創作」。
    《山水》冊頁十開( 圖1),於去年(2023)在北京保利春季拍
    賣上拍。儘管在《齊璜白石翁》中,須磨並未提及此本冊頁,
    但其囊函上有其本人題簽,「白石翁癸酉冬示之於余,壬戌所
    作也」,並經多次展覽、著錄。壬戌為1922 年,癸酉即1933
    年。十開冊頁構圖皆別具特色,運筆大膽拙放,氣象開闊,題
    詩筆鋒勁朗,畫山水,亦寫家國山河,畫書皆佳。此套冊頁先
    於2012 年中國嘉德香港秋季拍賣亮相,成交價4,600 萬港幣;
    2018 年保利再次上拍,成交價5,635 萬元人民幣,為暫見須
    磨舊藏中成交價最高之作。白石老人1920 年所作《福祚繁
    華》圖花卉四聯屏巨作( 圖2),亦於中國嘉德2018 年秋季拍
    賣會拍出人民幣9,200 萬成交價。本拍品須磨珍藏《叢荷圖》
    名品巨作,亦與此四條屏尺幅相仿,以全景式構圖豐富,設色
    亮麗,筆墨縱橫荷花活潑嬌豔。
    比對以「荷花」為主題的市場所見作品,白石老人1951 年所
    作《紅荷圖》( 圖3),贈與張仃者,於2010 秋拍拍出人民幣
    2,352 萬成交價。祈諸方家掌握本次入藏須磨珍寶的白石巨作。


    賞析:
    2024 年為中國藝術巨匠齊白石誕辰160 週年,帝圖藝術
    拍賣有幸徵得齊白石《叢荷圖》,此作來源有緒,具重
    要展覽著錄,富學術研究價值,乃白石老人荷花題材之
    獨特代表作精品,為日本著名收藏家須磨彌吉郎舊藏,
    今春隆重呈獻給海內外廣大的藏家群。
    齊白石筆下的荷圖,不論是嬌美的新荷或是凋謝的殘荷,
    畫面整體皆擁有樂觀健朗的神氣,展現出生氣勃發的生
    命力情調。他對於畫荷下過研究功夫,頗富心得,曾有言:
    「懊道人畫荷花,過於草率;八大山人亦畫此,過於太真。
    余能得其中否,自尚未信。世有知者,當不以余言為自
    誇。識者自當竊笑也。」他評價清代李鱓和八大山人畫
    荷,各有所失,一是過於草率,一是過於執真,而他自
    評應是可以兼得兩家所長,且充滿信心,並無妄自褒揚。
    白石老人畫荷雖多,然而在滿意的畫作上才會題上詩作
    吟詠荷花,並以藉此表示心手相應,借詩畫抒懷。本幅
    《叢荷圖》題詩:「看花常記坐池亭,容易秋風冷不勝。
    生就不供中婦用,那時荷葉尚青青。」清楚表示圖中所
    繪為「秋荷」,秋日的荷塘自有別於夏天,雖無荷葉田
    田鮮碧茂盛之樣貌形象,然荷花、荷葉、荷莖、蓮蓬等,
    隨著時間更迭,荷瓣凋落、荷葉轉赭、荷莖彎折、蓮蓬
    結實,植物形象生態較夏日更具多樣變化且帶著秋色的
    美感,滿池荷塘給人更多的是「線」的視覺感受。
    白石老人以紅彩淡染荷花,荷葉則轉赭石與淡墨於無形
    之間;用重墨線條勾畫出荷瓣的經脈及荷葉的葉脈,與
    或挺立或彎折的荷莖,整幅雖滿布錯綜交絡的線條,然
    繁美而不雜亂,設色則顯得較清雅,秋日的清爽之氣溢
    於畫外,突出了荷塘秋色的特點;線條與塊面、墨與色、
    虛與實、枯與潤的交織錯落,富有對比且不失和諧,幾
    何線條穿插布排講究,畫面形成分割與構成之美,極具
    質感和豐富層次,情趣爛漫。這樣的章法布局極難駕馭,
    也與白石老人深厚的金石篆刻布局功力相關。畫面左側
    荷莖一筆到位,挺健直爽幾至通貫全幅,更見畫家功力。
    齊白石曾寫道:「客論畫荷花法,枝幹欲直欲挺,花瓣
    欲緊欲密。余答曰:『此語譬之詩家屬對,紅必對綠,
    花必對草,工則工矣,未免小家習氣。』」畫荷不拘於
    窠臼、不流於習氣,不工整對仗,而是活活潑潑有變化
    性,如擬自然地且鎔鑄自身思想之精湛筆墨,方能使其
    藝術表現超越寫實自然,即便是描繪秋荷,亦無俗套的
    清冷孤寂破敗之感,而是一派生機盎然,使得齊白石筆
    下荷花精力之飽滿,生命力之充沛,獨步畫壇,大家風
    采卓然自立。
    荷,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漣而不妖,保持著自身的清淨
    挺立,於池塘中枯榮自在,不隨波逐流,不浮躁,不自
    羨,灑灑脫脫與世俗無爭。白石老
    人以此為主題並賦以詩句自有一番
    用意,題句中「生就不供中婦用」
    之句,則寄寓了齊白石不與世俗同
    流的節操自況。
    此畫為日本著名收藏家須磨彌吉郎
    舊藏,今保留下的包首題跋或出自
    其手,清楚記錄了本幅1965 年於
    日本的展覽、著錄及遞藏流轉等資
    料。此後在1973 年,香港現代藝
    術先驅陳福善於香港博物美術館
    ( 今香港藝術館前身)看到此畫,
    觸動心弦,讚嘆不絕,寫下:「濃
    淡得宜的水墨筆觸,配合上輕描淡
    寫的色彩,最巧妙不過。試想,在
    那麼狹窄的畫面,把那麼多的蓮花、
    蓮葉、蓮莖、蓮蕊、蓮蓬,一一細
    緻刻劃表現無遣,同時仍不覺得結構方面過於滿密,以
    至於透不過氣來,可見他對空間處理的成功。整幅作品,
    充滿着自然的美妙和詩意。最令筆者叫絕的是,畫面上
    部的長蓮莖,由濃而淡,終而消失,使下部前景的蓮莖
    突出。這種透視表現法,符合一般西洋畫的原則。整幅
    筆觸看來,氣韻生動,嘆爲觀止。」
    齊白石為公認的國際藝術大師,名揚海內外,即便於
    1930、40 年代北平淪陷期間,亦有不少日本人前來求畫。
    在北京的大使館任職的外交官須磨彌吉郎(1892-1970)
    就將齊白石奉為「中國的塞尚」,也因齊白石藝術成就
    的開拓性與表現力,廣受西方藏家喜愛的緣故。20 世紀
    的美國知識界和收藏界開始注意到中國水墨藝術的現代
    性轉型,收藏家龐耐(Alice Boney,1901-1988)女士和
    「亞洲藝術教父」安思遠(Robert Hatfield Ellsworth,
    1929-2014)即是他們之中的先見者,兩位收藏家的中國
    現代書畫收藏中最有代表性的即是對於齊白石作品的收
    藏。龐耐女士早在1940 年代早期就開始了齊白石作品
    的收藏,並於美國博物館舉辦齊白石展覽,在重要雜誌
    《Orientations》英文版發表〈關於齊白石〉,以作為西
    方世界認識白石老人藝術的重要導介,也積極向美國社
    會介紹齊白石。安思遠則是對齊白石和中國現代藝術進
    行了系統的收藏與研究,使齊白石的藝術名聲和學術地
    位愈隆,價值性益發凸顯。齊白石繪畫作品的魅力無限,
    不因著地域空間、時間流轉而有所改變,令所有深具審
    美品味眼光的藏家和藝術家所折服;無論是日本的須磨
    彌吉郎、美國的龐耐與安思遠、香港的現代藝術家陳福
    善,再再都明證了這一點。


拍品推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