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 竹雕通景「策蹇行旅」圖筆筒
NT$ 2,000,000-3,000,000
RMB¥ 400,000-600,000
HK$ 500,000-750,000
-
媒材/尺寸
H13;D6 cm
-
來源
亞洲重要私人收藏。
-
賞析
明清時期刻竹名家輩出,歷歷可數。《陶庵夢憶》有云:「南京濮仲謙,巧奪天工……勾勒數刀,價以兩計」;《柳南續筆》載:「嘉定竹器為他處所無,而始其事者,乃前明朱鹤字松邻、子纓號小松、孫稚征號三松,三人皆讀書識字,而以雕刻為遊戲者也」;另《骨董瑣談》也說道:「嘉定自有朱松邻父子以畫法刻竹,其後有沈兼、吳之璠、周乃始,咸精其藝。(周)芷岩更出新意,作山水樹石、叢竹,用刀如用筆,其皴法濃淡坳突,生動渾成,當時以為絕品。」還有「嘉定李寶函,仿濮仲謙刻竹精妙,為一時所稱…方治庵,善畫工寫真,能刻於竹上。」、又「潘西鳳,新昌人,精刻竹,濮陽仲謙以後一人」……竹雕一門可說五百年間流傳不輟,金陵濮氏、嘉定朱家二派引領雕藝、各擅勝場。竹器本非昂貴材料,取之於山林,講究的是刀工細膩、題材出奇。明中期後文人品味融入工藝創作,入雅脫俗,更將常民生活用具提升至賞翫收藏之領域,尤以文房巧器出類拔萃。
本件以浮雕技法為主,從作品展開圖觀之,由右至左,可分三組情境,故事橫軸連貫開展。第一段巨巖壓頂、山道艱險,山壁間一行三人騎著毛驢,通過棧道,為首者正回頭,彷彿叮囑眾人、前有岩洞,小心通行。第二段是主題重心,兩座野店茅舍,棚頂人字相交,既採兩點透視延續視角,也圍出下方熱鬧境況。茅棚下商隊、旅人忙著卸鞍餵馬、檢點貨物,或煮茶暖酒、稍事休憩。畫面雖熱絡,但節奏和緩。第三段一行五人策蹇,整裝啟程,通過棧道,崖頂有蒼椏點綴,遠方劍峰聳立,流雲繚繞,景勢雄壯。作者巧妙的將畫面中央減地挖低,框景構圖手法同前段如出一轍,不僅營造空間層次,也讓觀者視線聚焦於此,如聞蹄聲,迴盪深谷。此通景行旅主題,構思與宋畫相似,描繪人行車馬,進出艱險山道,途中投店歇息,氣息古雅。
本品意趣生動,人物姿態、情境呈現清晰明快,必出自盛清雕竹高手之作。藝師以刀代筆、竹筒為紙、名畫入題,巧手剔鏤,群山萬壑包羅其中。妙置布局,方寸間可現千仞懸壁、萬丈奔流。畫面沿筆筒周身鋪陳,儼然一幅袖珍山水手卷,神遊其間,怡然暢懷。書案雅器,經古代士人寶愛摩娑,皮殼熟舊溫潤,深值珍藏。(文∕王朝麒)